银行为什么要做绿色化改造?这与我国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有关。2021年11月发布的《上海市绿色建筑“十四五”规划》提出,至2025年上海建筑领域碳排放量控制在4500万吨左右。这意味着,“十四五”期间上海市需要在新增建筑面积的同时缩减碳排放量。这对上海建筑业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
建筑也能碳中和
事实上,建筑一直是“隐藏”的碳排放大户。建筑领域的碳排放即包括建造新建筑和拆除旧建筑的造成的能量消耗和碳排放,也包括建筑运行过程中的直接碳排放,例如做饭、用电、采暖等活动造成的碳排放。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数据显示,2021年建筑及施工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的37%,比交通系统的23%高出许多,是温室气体最主要的来源之一。
但这并不意味着建筑不能实现“零排放”。和其他产业一样,建筑系统也可以通过碳减排、碳补偿两种途径实现碳中和。上海建科集团下属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上海建科院)党委书记杨建荣介绍,降低建筑本身的需求负荷率以及调整电力能源供给结构是建筑领域节能减碳的两种主要技术路线。
建筑的需求负荷率降低对应的是碳减排,即利用建筑的空间格局规划、窗户布局等,减少建筑运行的电使用。在供给上调整能源结构对应的是碳补偿,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供应,比如建设“光储直柔”建筑,其实就是通过安装光伏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解决建筑运行所需的部分柔性用电,比如充电桩一些电器,然后直流等等。
目前,全球多国为实现碳达峰目标,已经开始实施对建筑的零碳化改造。就在7月初,法国巴黎宣布在2050年之前将对全市4.7万座公寓建筑进行能源改造。国际能源署建议,如果想要实现巴黎气候协定的目标,在2050年建筑行业普遍零碳化,从2017年开始,各地每年的建筑翻新率应至少保持3%左右。
上海作为中国低碳城市的引领者,今年5月份发布了《上海市公共机构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上海市需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3000万平方米,推动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不少于800万平方米,自2022年起,新建党政机关、学校、工业厂房等建筑屋顶安装光伏的面积比例不低于50%。